|
|
中藥注射劑的“去與留” 近日,中藥注射劑被連環炮轟,安全性、療效及臨床數據等問題成為輿論焦點。由于不良反應頻發,多種中藥注射劑被限制使用,有省份已經將中藥注射液關在了基層醫療的大門之外。中藥注射液面臨的尷尬局面,直接傳至相關上市公司。5月12日,步長制藥公告接到上交所問詢函,13個方面的問題直指其業務推廣模式及主營產品中藥注射劑。至此,以中藥注射劑為主要產品的上市公司真正迎來了價值重估的分水嶺。 導讀 5月5日,湖南省發布通知,明確指出抗生素和中成藥注射劑不被納入基層醫療機構使用范圍。 一則上交所的問詢函,再次將步長制藥及中藥注射液推上風口浪尖。 5月13日,步長制藥公告稱,上交所就2018年年報進行事后問詢,并要求步長制藥結合上市前后的試驗及審批情況,說明中藥注射劑相關產品的療效,自查是否存在媒體報道的不良反應或質量問題。 對于上交所的關于中藥注射液相關產品療效及質量問題的問詢,有業內人士指出,這應該是國家藥監部門的職責。事實上,國家藥監局早已注意到中藥注射液存在的問題并出臺了關于中藥注射液上市后再評價的相關政策,但由于種種原因一直未執行。 近年來,因不良反應頻發,中藥注射液已遭到大醫院抵制,部分基層醫療機構也在開始限制使用。很多藥企負責人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采訪中也表示,希望國家有關部門盡快啟動中藥注射液再評價工作。南方某中藥注射液企業負責人表示:“我們已經做了幾萬例的不良反應等監測以及相關數據搜集,但因為國家沒有標準,數據有效性無法得到承認。希望應盡快制訂中藥注射劑再評價的工作目標和工作計劃,使中藥注射劑再評價工作能夠順利推進等建議。” 安全問題備受關注 中藥注射液是在中國特定時代的產物,到了上世紀80年代,中國已經研發出1400多種中藥注射劑。但由于歷史以及臨床原因,目前90%以上中藥注射液都被淘汰了。 事實上,由于質量不穩定,中藥注射劑引起很多爭議。注射劑繞過皮膚、粘膜這兩道保護人體的天然屏障和肝的首過作用,直接進入人體,分布到組織、器官中,生物利用度高。注射劑中如有過敏原之異物,極易進入體內器官,遠遠不如涂在皮膚或存于消化道易于清除。 步長制藥在2018年報中同樣提及,中藥注射液有效成分和作用機理相對復雜,在藥品生產、運輸保管和使用過程中的不當操作均有可能影響產品質量或使用效果,甚至造成醫療事故。 近年來,一直有中藥注射液安全問題相關報道。如2006年的魚腥草注射液事件,當時其曾致北京、武漢兩地6人死亡;2008年,刺五加注射液導致嚴重不良反應,導致3名患者死亡;茵梔黃注射液導致4名新生兒發生不良反應,其中1名死亡;2009年,雙黃連注射液發生不良事件,并出現死亡病例報告;2011年,喜炎平注射液導致49名患者發生嚴重不良反應等,2017年該注射液又出現多起寒戰、發熱等不良反應,被國家食藥監總局緊急召回。 一項基于對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中醫醫院2015-2017年中藥注射劑使用情況的研究顯示,3年間,在24356份使用中藥注射劑的病例中,存在不合理情況的病例806份,占3.31%。其中給藥途徑不合理的病例數最多,占不合理病例的57.82%。 中藥注射劑去留成焦點 近年來,因不良反應頻發,中藥注射液已遭到大醫院抵制,大批中藥注射液轉戰基層。在此背景下,2017年醫保目錄對26種中藥注射液提出了“在二級及以上醫療機構使用”才予以報銷的限制。 后大批中藥注射液轉戰基層。不過,目前已有省份將中藥注射液關在了基層醫療的大門之外。5月5日,湖南省發布通知,明確指出抗生素和中成藥注射劑不被納入基層醫療機構使用范圍。 對此,5月13日,以中藥注射液為主打產品的中恒集團相關負責人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公司相關產品安全性有保障,不會受到相關政策太大影響。對于2017年新醫保目錄對中藥注射液的報銷限制,該負責人表示,雖然限制報銷,但如果產品療效好,會有患者愿意自費使用。 在全國兩會期間,黑龍江珍寶島藥業有限公司董事長方同華也指出,現在中醫藥產業發展過程質量控制,包括在線監測沒有批間差,全過程質量控制可以保證藥品的質量。“中藥企業也把包括七個技術指南原則和臨床觀察等在內中藥注射劑再評價,針對國家對中藥注射劑的各種檢查,做了幾萬例試驗。” 同樣在2019年全國兩會期間,全國人大代表、江蘇康緣藥業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肖偉等3名代表向十三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提交了《關于加快推進中藥注射劑安全性有效性再評價的建議》,包括盡快制訂中藥注射劑再評價的工作目標和工作計劃,使中藥注射劑再評價工作能夠順利推進等,通過安全性再評價的品種,才具備進入臨床有效性再評價的資格。 事實上,對于中藥注射液安全評價問題,一直有相關文件發布,如早在2009年發布了《關于做好中藥注射劑安全性再評價工作的通知》,2010年發布了《關于印發中藥注射劑安全性再評價生產工藝評價等7個技術指導原則的通知》,以指導中藥注射劑安全性再評價工作的開展。 2018年3月23日,原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發布2017年度藥品審評報告顯示,2018年我國將研究啟動中藥注射劑再評價,制定再評價技術指導原則。 但由于種種原因,藥監局有關文件落實工作推進緩慢。企業亦抱怨其研究成果無法得到認同,導致中藥注射劑劣幣驅逐良幣的現象長期存在。步長制藥董事長趙超也曾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呼吁加快中藥注射液的再評價。 在2019“聲音·責任”醫藥界人大代表政協委員會座談會提案建議(浙江省)調研會上,也有企業提出,中藥注射劑原料藥基本屬于特殊審批的有批準文號的產品,目前是監管盲區,既不屬于化藥原輔包備案范圍,又不屬于中藥提取物備案,沒有法規定位,國家藥監局也沒法受理申請,建議予以明確。(文章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 |
|
|